
![]() |
![]() |
图为广东省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的同志们正在讨论案件。粟文韬 摄
在广东省纪委监委机关办公楼的某间办公室里,陈列着一排奖状和奖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工作先进集体”……这些荣誉都属于同一个集体——广东省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该室共有9名女同志,占全室人员总数的64%,不久前,她们又捧回了一项最新的荣誉:2024年度“全国巾帼文明岗”。
广东省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案件审理工作,聚焦主责主业,守牢质量关口,做实调查研究,加强自身建设。党的二十大以来,该室共审结各类案件620余件,其中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90余件,努力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铁案。
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审
案件审理工作是严肃的政治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政治审核和政治把关。案件审理首先是“政治之审”,政治把关是审理第一职责。
在接触案件审理工作之初,对于如何准确认定和处理违反政治纪律问题,案件审理室年轻干部刘梦菲曾有过困惑:“比如常见的‘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等问题,在实践中到底应该怎么把握?”
在案件审理室主任唐碧泉看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党的一贯方针,认定和处理违反政治纪律问题,绝不能简单“扣帽子”,证据把握非常关键。
2024年,广东省纪委监委曾查办一起某市市委原书记严重违纪违法案。案件审理室在提前介入时了解到,在其任职期间,该市市委班子成员过半数落马,专案组初步研判,其作为“一把手”可能存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问题。但如何用事实说话、用证据说话,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必答题。
“我们和专案组会商,认为既要从该市市委原书记个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职责方面入手,查明其是否有抓班子带队伍失职失责具体表现,又要通过其他干部群众核实其是否存在履行管党治党职责不到位的问题,还要查明该市市委班子成员过半数落马的原因及后果等。”唐碧泉介绍,经过办案人员全面调查取证,查明该市市委原书记管党治党严重失职失责,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流于形式,长期以会议落实要求,以文件代替管理、以批示代替监督,对该市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等问题不制止、不纠正,导致该市政治生态持续恶化,最终认定其违反政治纪律,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
“坚持从政治上看、政治上审要把握好三个方面。”唐碧泉认为,首先要找准职责定位,以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出发点,把审核处理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案件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落地见效。其次要突出审核重点,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将改革落实情况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坚决审核处理干扰改革、破坏改革的人和事。还要坚持审理为民,站在人民立场分析把握案件,改变就业务论业务、就案件论案件的思维,始终将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价值判断标准。
实现案件处理“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政治效果是打头的。案件审理室副主任卢毅林介绍,在对待经手的每一起案件时,审理干部都要将个案审理置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工作大局中考量,摒弃机械审理的思维模式,在保持执纪执法尺度平衡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违纪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影响、本人态度、一贯表现,所在地区、部门、单位政治生态等因素,全面、客观、历史、辩证地看问题。
主动破解实践新题难题,让新型不“新”、隐性难“隐”
最近,唐碧泉和同事们正在积极筹备新一轮的全省案件质量评查。
审理部门履行纪检监察机关内部审核把关和监督制约职责,对案件质量负有全流程、全链条监督责任,案件质量评查就是提升案件质量的重要抓手之一。“2024年5月,我们会同党风政风监督室对全省基层‘一把手’留置案件开展阶段性集中评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立行立改。”唐碧泉说。
近年来,广东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中涉及新型腐败、隐性腐败问题明显增多,特别是职务犯罪行为间接性、隐秘性、迷惑性特征愈发明显,对案件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案件审理室以自办案件为样本,归纳出多种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类别:约定型受贿、代持型受贿和商业机会型受贿等。
针对如何让新型不“新”、隐性难“隐”,案件审理室全体同志进行了多次调研和讨论。“我们利用审理‘富矿’优势,强化类案分析,近年来对违规经商、利用影响力谋私贪腐、政商‘旋转门’和‘逃逸式辞职’、落实受贿行贿一起查等问题进行了专项分析和总结报告,为阻断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滋生蔓延提出对策建议。”卢毅林告诉记者。
“我深切感受到了省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对案件质量的严格把关。”来自广东省揭阳市纪委监委的刘晓涵在省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跟班学习刚满一个月,她告诉记者,对于基层审理干部来说,省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常态性发布的“审理工作提示”是十分实用的案头“工具书”。
“这几年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在促进规范办案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唐碧泉说道。据了解,自2021年以来,该室连续发布了53期审理工作提示,内容涵盖取证标准、程序要求、定性量纪、处分处置、申诉复查、监察司法衔接等方面,助力一线执纪执法人员提升业务能力,从源头上夯实案件质量基础。
“案件质量的提升,需要多个部门共同配合。”唐碧泉介绍,在对内沟通方面,案件审理室发挥好提前介入审理机制作用,及时提出意见建议,既为一线办案提供纪法支持,又反向审视执纪执法工作不足,引导案件承办部门精准执纪执法,打造案件质量共同体。在对外合作方面,案件审理室推动建立健全监察司法日常联络工作机制、疑难复杂案件会商沟通机制,完善审查起诉、审判、刑罚执行重要情况通报机制,拓展业务交流,做到同题共答。
发扬彻底自我革命精神,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审理队伍
室务会审议,是每个案件形成审理报告之前的规定程序,也是广东省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干部们接受“拷问”、成长提高的环节。在采访中,多位干部都用“犀利”“激烈”“受用”来形容这个环节。
“每次有自己审理的案子,开室务会之前,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彩排’一遍,预设一些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尽量准备得更周全,但在会议现场仍常感到‘猝不及防’。”对于会上的意见争鸣,案件审理室干部凌婧文有个印象深刻的案例。
“我曾审理过一个单位‘一把手’落实巡视整改要求不力的违纪案件。为落实省委巡视整改要求,组织部门发文要求各单位就是否存在近亲属任职回避制度落实不力情况进行自查,并上报核查情况。但这家单位仅根据单位人员的个人填报,未经深入核实便向组织部门报告其单位无需任职回避,不必整改。后经调查发现,该单位‘一把手’有亲属与其在同一单位任职,属于需要执行任职回避的情况,应报告并整改。对此,审查报告认定该单位‘一把手’本人没有落实巡视整改要求。”
当时凌婧文按照审查报告的意见撰写了审理报告,这个审理报告在室务会上引发了激烈讨论。“在会上,有同志提出这个案件中可能存在三个责任:一是该单位落实整改要求不力的责任,二是该单位‘一把手’对单位落实巡视整改要求不力的领导责任,三是该单位‘一把手’向组织隐瞒不报其近亲属任职情况的个人责任,在认定该单位‘一把手’责任时要结合证据情况准确区分、精准表述。”会后,凌婧文梳理了室务会意见,商请办案组就这三种责任进一步补充调查取证后,修改完善了审理报告。
每一场室务会,都是一次严格依规依纪依法的思维碰撞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党性锤炼。该室年轻干部赵思娴也有同感:“为了让自己的审理报告能够通过室务会的‘考验’,大家在进行证据审核、文书起草时会加倍认真,这也在倒逼自己不断精进业务,提升能力。”
冷静、细心、严谨、客观……在其他部门同志的眼里,案件审理室干部身上都有这些相似的特质。
如何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审理干部?作为一名在审理战线上奋战了十几年的“老兵”,唐碧泉用“坐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来概括对审理干部的要求。“阅卷是审理基本功,需要坐下来静下心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才能审得细、把得准。一名合格的审理干部,不仅政治上要站得稳,业务上也要站得稳,言而有据、一字不失。心存敬畏,方能致远,审理干部绝不能在廉洁问题上犯糊涂,每一步必须走得堂堂正正、清清爽爽、稳稳当当。”
“荣誉属于过去,奋斗定义未来。”对于这个荣获多项荣誉的集体来说,每个奖项和称号都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也是对今后工作的鞭策。“我们将强化一线带兵、实战练兵,全方位砥砺政治把关、证据审核、纪法适用、调查研究、沟通协调等能力素质,更好担负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使命任务。”唐碧泉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沈东方 自广东报道)